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点的相关及性别差异.方法:使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及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对203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就型同一性与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呈显著正相关(r=0.20~0.41),与忧虑性呈显著负相关(r=-0.38);弥散型同一性与人格特征的显著相关方向与前者正好相反(r=0.18~0.38);排斥型同一性与恃强性、敢为性呈显著负相关(r=-0.17~-0.21);延缓型同一性与怀疑性呈显著正相关(r=0.19).男生的成就型同一性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65,P=0.009),弥散型同一性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2.17,P=0.031).结论:同一性状态、人格的性别差异显著;自我同一性状态的性别差异与人格特征的性别差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应激、积极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构建应激、积极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模型.方法: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人格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对234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男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显著高于女生(t=3.54,P≤0.01),人格得分上除严谨维度外,均具显著差异(t=3.93,P≤0.01);②活跃、随和、坚韧与心理症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0.48).③应激能够对心理症状产生直接效应,同时通过积极人格的中介作用对心理症状产生间接效应.结论:活跃、坚韧和随和的人格特质能够缓冲心理应激所造成的心身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医疗法律关系 在我国对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服务是否为消费行为,是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曾经有过非常激烈的争议.多数法律界人士还是认为,患者接受医疗服务当属消费,但由于医疗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患者与一般消费者的性质不同,医患间的权利义务内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医学生赴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意愿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某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对医学教育、职业规划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认识,探究影响医学生赴基层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38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与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医学生择业首选东部发达地区,仅有16.3%的医学生愿意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但有93.0%的医学生希望有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经历;在校教育满意度、职业晋升空间认知与起点年薪期望值是影响基层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 医学生对职业认知不理性;学校应当通过通识教育与职业规划引导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北京大学医学部238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探讨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医学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并重点研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高分者与低分者在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接受调查的学生总体上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不甚理想,其中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使用频率最低;比较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学习策略使用差异发现,高分组学生使用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补偿策略的频率高于低分组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本文作者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和改革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综合性大学尤其是那些有医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和专门医科教育高等院校是有所不同的. 当年很多医科大学在当时的国家政策调控下,并入了综合大学. 并入综合性大学之后,很多大学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就有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老师原来是在专门的医学教育院校中,后来并入综合大学之后,很多被安排到各个人文社科类院系之中了. 那么这些教师很关注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经过二十年的演变,很多原本很关注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就陆续地到了退休或者即将面临退休的阶段,后续人选匮乏. 新来的一批人,对于医学的理解显然和这批老同志是不一样的,那么这样的医学人文教育该怎么办? 高等院校怎么操作实施? 这是一个大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研讨. 这是从微观角度来讲的.  相似文献   
7.
毋嫘  洪炜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2):1618-1620
目的 探讨婚姻关系中严重殴打虐待配偶者的人格特点,为预防家庭暴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陕西省咸阳市抽取的185个家庭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冲突策略量表、人格诊断问卷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施暴组人格诊断总分为(34.24±16.13)分,高于对照组的(27.05±19.56)分;施暴组的分裂样、分裂型、反社会、边缘型、依赖型得分分别为(1.75±1.43)、(2.58 ±1.61)、(3.28±4.17)、(3.33±1.81)、(3.52±2.10)分,对照组分别为(1.17±1.08)、(1.89±1.66)、(1.93±3.35)、(2.53±2.06)、(2.52±2.20)分,施暴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施暴组反社会人格维度达到划界分数的人数为15人(16.13%),高于对照组的5人(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P<0.05).结论 严重殴打虐待配偶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具有一定人格个性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婚姻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对85名第一次婚姻、婚龄小于1年的、目前尚无子女、高中或以上教育水平的、参加婚姻健康教育项目的新婚女性,使用婚姻心理控制源量表、特质应对量表和婚姻调试测定量表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统计分析数据.结果:①婚姻心理控制源量表中的背景特征得分与婚姻调试测验总分呈负相关(r=-0.56),而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26);积极应对得分与婚姻调试测验总分呈正相关(r=0.32).②婚姻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可以预测婚姻质量45.8%的方差变异,其中心理控制源的贡献最大,解释40.4%的变异;婚姻生活的环境特征维度的外控性可以负向预测婚姻质量,婚姻生活的运气/机遇维度的外控性、积极应对可以正向预测婚姻质量.③应对方式不是控制源与婚姻质量关系的中介变量.结论:新婚女性的控制源和应对方式是预测婚姻质量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婚姻关系中严重躯体暴力行为的个人-家庭-社会综合因素,为家庭暴力的预警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咸阳选取93名施暴者和92名无暴力者,采用自编调查表、冲突策略量表简版(CTS-2)、儿童期虐待问卷(CTQ)、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和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评定婚姻关系中严重躯体暴力行为的个人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情况、是否酗酒、是否违法乱纪、人格障碍诊断情况)、家庭因素(儿童期虐待、是否目睹父母动手、夫妻权力分配、是否有经济压力)和社会因素(伴侣角色认知、对家庭暴力的认知).结果:施暴组酗酒、违法乱纪、人格障碍诊断高分者的比例均高于无暴力组(22.6% vs.6.5%、12.9% vs.4.3%、65.6% vs.45.7%,均P<0.05);施暴组CTQ的情感虐待、身体虐待得分均高于无暴力组[(8.3±2.3)vs.(6.5±2.2)、(7.7±3.0) vs.(6.0±2.3),均P<0.05],目睹父母动手、夫妻一方专权、有经济压力比例均高于无暴力组(78.5% vs.44.5%、57.0% vs.15.2%、44.1% vs.20.7%,均P<0.05);施暴组伴侣角色认知、对家庭暴力认知的得分均高于无暴力组[(19.9±7.2) vs.(15.8±4.8),(15.8±6.9) vs.(13.2±3.9),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有目睹父母动手、酗酒、违法乱纪、经济压力、夫妻一方专权、人格障碍诊断高分、伴侣角色认知高分、情感虐待高分情况的个体,发生严重躯体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更高(OR=1.30~16.19).结论:本研究提示,严重躯体暴力行为与个人特点、家庭环境和社会性认知的各层面综合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家庭相关因素与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筛选6~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父母体重、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等家庭相关因素进行匹配后获得6 343名研究样本,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家庭相关因素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在调整年龄、性别、城乡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父母BMI越高(母亲:OR=1.83,95%CI:1.63~2.05;父亲:OR=1.74,95%CI:1.57~1.94)、家庭年人均收入越高(OR=1.30,95%CI:1.15~1.46)、母亲的文化水平越高(OR=1.24,95%CI:1.12~1.37),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越高。结论 父母超重肥胖、母亲文化水平高、家庭年人均收入高等相关因素与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